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资源 >> 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分析
前段时间,一位战友在谈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时候,很是感慨。
他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很多单位都把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定位于保安、城管、微商等等。虽然这样的定位到没有啥不对,但是退役军人难道就只能干这些工作吗?
他说起他曾经参加的一次就业招聘会,一位出身名牌大学的应聘者应聘时,招聘单位甚是重视,仔细询问、认真解答,还主动留下了电话。
而一位退役军人应聘时,对方似乎不是很感冒,整个过程蜻蜓点水,没说几句话就让回家等通知,“当兵的人,还能干些啥?还好意思来应聘,自不量力!”一位工作人员无意中的话让战友伤感不已。
战友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致愤慨,说这些单位明显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但是战友说的这件事情,却引起了笔者的另一番思考:为何社会上会将退役军人等同于保安、城管?
这其中虽然有退役军人军事素质过硬等原因,但也有自身就业能力不过硬、能力单一等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竞争力、叫得响、专属于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品牌。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一些广告。一则广告是:某女相亲,当对方说出自己是某学校厨师的时候,女方的弟弟凑过来说:“姐,某某的厨师,你就嫁了吧!”
还有一则就是大家一说起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肯定会脱口而出某培训学校的名字。
虽然这些都是广告,但是广告背后形成的品牌效应,阐述的品牌理念,却值得每一个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者深思。
其实,在就业创业领域,是有很多关于品牌效应的例子的。比方说一说起佣人,回想起菲佣;一说起制造业,回想起德国、日本的品牌;一说起高科技公司和IT人才,会想起硅谷和中关村等等。
还有老早之前的绍兴师爷、山西的钱庄等等,虽然离我们时代久远,但是其彰显的就业价值和品牌形象,却影响至今。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在《你就是品牌》一书提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并且与年龄、职业以及经验无关。
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一个一个品牌的竞争。对于企业单位而言,选择退役军人这个就业群体是对退役军人能力素质、发展潜力等的信任与享受。
而作为一个就业品牌而言,它所能传达出来的信息不只是退役军人本身的产品质量、品位,更重要的是它的一种价值,与就业单位能够相得益彰的价值。
在激烈的就业创业竞争中,谁能在心理上更贴切就业单位,谁就可能赢得最大范围的认可与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都在就业应聘,在学历、能力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招聘单位的认可度却有天壤之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体现在品牌的差异。
破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困局,需要建立专属就业品牌。究竟退役军人退役之后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可以干什么?问一千个退役军人会有一千个答案;问一千个单位,会有一千个认识。
缺乏统一的认识,让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之中无法形成集团作战优势,无法“先声夺人”抢占就业先机。
经过了部队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锻炼,退役军人的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等,都是非常过硬的。虽然可能在具体的岗位熟悉和熟练程度上还有一定不足,但只要稍加努力,一定会迎头赶上。这其实就是退役军人这个就业创业品牌的“亮点”和“卖点”所在。
然而,很多时候,这个优势,很多核心竞争力,因为无法形成“约定俗成”又“广而告之”的品牌效应,往往是“深处闺中无人识”,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给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带来一定负面效应,让“傻大兵”“没文化”“大老粗”等等错误印象有了存在空间,影响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未来和发展。
所以,及时形成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品牌,树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品牌内涵,创造出让人信服的品牌价值,形成有目共睹的品牌效应,就显得很迫切也很必要。
就业创业形势严峻,需要借助就业品牌突出重围。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个人认为,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于退役军人的关心,其实也是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品牌的一种宣传。
这些年,国家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集团化、品牌化、专业化是未来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可能你对某个个体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对某个就业品牌很了解、很信任,就能有效缓解对个体的疑惑,“未见人先闻其声”提前加分。而这种集团优势和品牌价值,对于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也许就是未来退役军人就业品牌的组成要素。
试想,“退役军人军训集团”“退役工程兵装修公司”“退役军人建筑公司”“退役军人it公司”等等生动局面出现的时候,当老兵们说出自己退役老兵身份别人很信任的时候,大家的就业创业岂不是更顺利更顺畅一些吗?退役军人在就业市场上的受欢迎和肯定程度肯定越来越高。
那么,创建退役军人就业品牌,该做些什么?
品牌的铸就,需要练内功。从很多商业品牌的建立和辉煌历程来看,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是产品质量、信誉、发展等因素的集合体,退役军人的就业品牌也不例外。
就业品牌的价值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是究其本质,是由退役军人个体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同度来决定的。
而退役军人个体的“就业质量”,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个人的专业技能、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实际经验等,就是个人主要能够持续不断的为企业或社会解决哪些问题,做什么贡献,创造什么价值。
还有就是个人的发展潜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退役军人个人就业质量的组成部分,是基础部分。
而社会认同,则需要通过所有人都努力,通过所有退役军人的奋斗,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通过实际的工作和成绩来获得的。
而这些,都需要每个退役军人苦练内功,打好基础,才能个个都是好样的。当退役军人以过硬的素质和可见的实绩逐步取得社会的认同和用人单位行人的时候,退役军人这个整体和某个行业的品牌效应就可以实现。
品牌创建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干出来”。电视上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品牌的推广、传播和认同,更是奋斗得来的。如果仅仅有了一个“帽子”,却指望天上掉馅饼坐等好工作找上门,那是不可能的。
相信,退役军人在创业就业之初,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能一直坚持下去,必然可以积沙成山形成规模体量效应,用实绩赢得大家的认同。
而在苦干实干之中,退役军人的品牌价值就会形成和凸显,品牌的效应就会得到扩散和深入,自然对于退役军人就业能力和创业前景会更加认同和支持。
品牌不能“呆在深闺无人识”,需要广泛宣传,提升认知度。不是不能干,而是没人知道你会干;不是不过硬,而是人家不知道你有这个能力。众多退役军人就业教训中,无法及时取得社会认知度是一个重要原因。
未来,当退役军人就业品牌建立、发展的阶段,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能力,提升退役军人就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要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品牌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品牌,不只是一个牌子,而是一个示范和标杆,背后有着很多的内涵,最后还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氛围。
退役军人在就业中,有很多的独特内涵,比方说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踏实肯干、善于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其他群体所不能比拟的。
而就业品牌索要告诉社会的,也正是这些内涵,是专属于退役军人的文化。我们在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品牌的建设中,需要收集整理好这些内涵价值,成为所有退役军人的共同理念,最后成为退役军人的就业名片。
让信息化为品牌发展助力。到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朝哪个方向努力?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很多退役战友。
其实,如果我们可以借助军地资源,运用大数据化的工作方式,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让退役军人的就业更加有针对性,让退役军人就业品牌具有竞争力。
信息化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筛选出最适合的专业,最适合的方式,最适合的岗位,最适合的人。
集团化、专业化的培训就业集团,或许是铸就就业品牌的好方法。这些年,党和国家、军地合力,为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加油护航。可以根据服役期间的经历、学历、能力等,结合就业的市场需求,成立集团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就业等集团。集团化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各类资源,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更加具有竞争力。
单打独斗,或许可能成功,但不会是整体上的发展。集团化的发展之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未来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就业培训,都能形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品牌,可以在市场上叫得响、过得硬、信得过,对于退役军人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气质,一个品牌就是一次诉说,一个品牌就是一份信任。
当然,现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可以叫得响的退役军人就业品牌。但是随着党和国家对于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的重视,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军人能力素质的稳步提升,相信未来会出现一些面向退役军人的就业公司、集团,树立起退役军人就业品牌。
响当当、过得硬、叫得响,或许这将是未来大家谈及退役军人就业时的评价吧,“老板,这是某某公司推荐的退役军人,可以完全放心,就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