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

为挖通大运河,杨广征调了多少民夫女人当男

发布时间:2024/12/30 12:46:55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90514/7435821_0.shtml
在历史爱好者的眼中,开凿大运河这一“功在后世利在千秋”的伟业要得益于隋炀帝。实际上,在隋朝最先打算开凿运河的并非杨广,而是他的老子杨坚。开皇四年,有大臣奏报“渭水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常阻塞漕运”。考虑到漕运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杨坚立即下令“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斥巨资打造了一条三百里长的水渠。因为这条水渠途经广通,所以被杨坚命名为广通渠。开展这种河道工程,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杨坚在修建河渠时,朝野上下也有不少反对声音。只不过,广通渠竣工以后,很多人都从这条水渠中得到了既得利益,这些反对声音也就随之消弭了。“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一时间,满朝文武非但没再反对广通渠,反而将杨坚抬高到尧舜禹汤的高度。当时的杨广只是晋王,他从老子的遭遇上看到了契机。早在这时,杨广就已下定决心,等自己上台以后,一定要效仿老子,靠修渠赚一番美名。杨广上位时,北方人口激增,粮食的补给成了大问题。根据地方大臣的奏报,杨广进行了理性分析,发现所谓缺粮不过是伪命题罢了。全国的粮食总产量相当充足,只是因为南北两地发展不平衡罢了。南方粮食产量充足,但人口数量较少;北方粮食产量稀少,人口数量较多。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只需搞“南粮北运”即可,偏偏当时的陆地交通不太发达,南方的大米运到北方所需的周期和经费较多,所以运粮得不偿失。该如何解决现状呢?既然陆地交通不发达,那就从水路入手。既然没有水路,那就修一条水路!大业初年,杨广说:“要有渠。”于是,通济渠应运而生。大业四年,杨广说:“渠不够。”于是,又有了永济渠。或许是因为“渠”显得太小家子气,无法彰显杨广大气高调的作风,于是,在大业六年杨广又兴建了江南河。就这样,两条水渠与一条江南河融会贯通,连成一线,也就是后来享誉盛名的大运河。杨广的这条大运河,究竟为古人提供了多少惠利?《汴河怀古》说得好:“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其实,不光是唐朝人,即便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在享受着杨广打造的大运河。杨广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可这种“功在后世”的举动,在当时却吃力不讨好。倘若有记者采访活在大业年间的老百姓,估计每个受采访的老百姓都会吐口唾沫。因为在“功在后世”的背后,还隐含着“罪在当代”。在那个没有机械力的年代,想要修建这样一条大运河,靠的可不是石油和挖掘机,而是人力。那么,为了挖一条通济渠,杨广征调了多少民夫?“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馀万”,这还不算完,还有“淮南民十馀万”。好不容易这条水渠竣工了,皇帝老子又突发奇想,打算修一条更宽敞的永济渠,于是乎“发河北诸军五百馀万众”。征调民夫这种事,每个朝代都发生过,但杨广却另辟蹊径,出台了“丁男不供”的政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不论男女皆征入建设队伍,为国家发光发热。通济渠竣工两年后,好大喜功的杨广又坐不住了,他立马要在新修的河渠上进行巡游。于是,隋炀帝大张旗鼓地南下江都。据说,杨广乘坐的龙舟,举架约八十米高,船上有四层高的豪华宫室。仅随行的官船,就有六千艘之多。整个船队的长度,达到了一百公里,单拉纤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为了满足皇家出巡的需要,整条水渠方圆五百里之内“皆令献食,极水陆珍奇”。五百里的物产船队自然消耗不完,剩下的物资便“将发之际,多弃埋之”。自古以来,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什么?糟蹋粮食。在老百姓眼中,杨广修这条水渠的目的,绝非是为了经济繁荣,而是为了巡游和玩乐。所以在当时,人们很难理解杨广的行为,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杨广此举与修建鹿台的商纣王无异。因此,对于活在后世的我们来说,隋炀帝的这条大运河是丰功伟业;但是,对于活在大业年间的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罢了。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4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