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m.39.net/pf/a_5131648.html又是一年高考如期而至。说起高考,一晃也快10年了(好像暴露年龄了),阿信早忘了高考时的那种紧张感,只隐约记得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作文好像写跑题了。备考前那种日夜刷题的苦日子也感觉离自己颇为遥远。如今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和同学、朋友、老师相处的高中时光。工作几年后,再回看自己的成长岁月:初中幼稚不懂世事,大学无拘无束甚是放飞自我,工作后做编辑、做新媒体面对的压力和指责(请你们多夸夸阿信,好吗)。唯有高中,开始慢慢有些成熟的思维和体系感,却仍旧保留孩子的天真可爱。文or理,这是一个问题说到高中生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文理分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分科的记忆和经历。学科的选择与其说是学生根据兴趣决定,不如说是在成绩好坏、升学机率、家长期盼、老师等重重因素影响下的必然决定。在《最好的我们》中,女主耿耿迫于升学压力决定选择文科,而男主余淮则打算放弃自己一直深爱的物理追随着女主选文科。嗯,然后画风一转,这两人双双选了理科。还有在《你好,旧时光》里,男主林杨理科学霸,女主余周周也是理科学霸,不过因为暗恋学长,在分科时选择了文科。国内文理分科始于年的恢复高考,这种制度源于对苏联模式的照搬。二战使苏联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因此战后重建急需以分科教育来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文理分科虽然在能够快速培养各类人才,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理分科让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地理,更少阅读文学经典等,使理科生知识面偏窄,致使缺乏人文精神,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而反过来,也导致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的陌生,不知道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缺乏。理想中的教育体系,是工程师能有人文素养和情怀,而诗人也能欣赏数字和方程式的自然美。让每个人都能在他们的专业之外还有所尝试。因此,这些年一直有媒体呼喊,文理分科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当然,文理分班最直接的影响,还是高考的试卷内容和分数线的不同。高考到今天,虽不再是一考定终身那么绝对。但分数一刀切,就看临门一脚,考得好就能上好大学的情况还是毋庸置疑的。高考,寄托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期望和梦想,所以才会有毛坦厂中学、衡水一中这样的存在。高考也许不是成功的必备路径,但说它是最重要的转折点却也不为过。这些年,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络绎不绝,但几乎没有真正特别颠覆政策出现。北京今年倒是出了一项高考试点政策,从年开始,高考生可以从史地政物化生6门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考试,成绩给A—E的等级,不具体打分。教育学家朱永新也对未来教育趋势有过前瞻性预判,他说,有可能是未来5年、10年或是15年,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在意的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其实除了培养独立的人格外,教育的最终目地应该是培养一种超越文理科的可迁移能力,而绝非培养应试考试机器。因为你会发现,高考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难怪有人说,大一新生=职场倒计时第4年。可迁移的能力什么是可迁移能力?就是你从一个专业转到另一个专业,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放眼未来十年,世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很难预测。反正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说,人类正在进入下一个奇点,很多人会毫无征兆地被淘汰。会不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咱也不知道,咱也不知道问谁。因此,进入任何瞬息万变的领域,我们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找到一种不可被轻易取代的可迁移能力!它会让你在未来产生巨大势能。一个拥有出色的可迁移能力的人,大致需具备这5种能力:1.探索好的大学有一个特点——强调调研能力。并不是教授在课堂上讲什么,你考试的时候照着写,照着背就能得分。你得提炼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你还能寻找新素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探索新事物的能力。2.洞察给你一大堆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资料,你能不能从中快速提炼要点,准确洞察价值和趋势?比如一个商品有市场上的销售反馈,你能不能判断这个商品的前景呢?3.制定规则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是什么难事。当根本没有规则时,你却能够制定规则,并带领别人完成任务,才是值得骄傲的技能。4.连接现在,年薪80万以上的岗位,都会要求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说白了就是你得会用权利来带团队。你能不能了解团队中每个人想要什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哪里?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你就能理解自己的团队和用户,很好地把工作中需要打交道的人连接起来。5.说服你能不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你要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和写作水平、演讲水平有关。其次你得有共情能力,想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站在这个人的角度说。修炼拿不走的‘可迁移能力’首先,高考考的不好千万不要对人生失望,因为不好的学校不代表什么。就像苹果公司员工毕业院校中,排名第一的是个声望很一般的“圣何塞州立大学”,申请这个大学录取率高达63%,生源自然也没法跟名校比。那为何这所大学能有这么多学生能进苹果呢?SanJoseStateUniversity因为这所大学就在苹果公司旁边。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条直线,谁学习努力谁就去好学校,谁去好学校谁就获得好工作,谁工作好谁收入就高…...有时候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就可能是你成功的关键。其次,考完报专业也应该明白一点,冷门的专业也不代表什么。比如阿信的一位朋友小艾,大学读的是大家眼中的冷门——古典文学专业。后来她去了一家科技公司做内容运营,后来在一次公开场合,她以历史学家的视角演讲人工智能而在公司大放异彩,演讲视频至今流传于网络。小艾她以人文主义者的身份踏足科技世界,发现单纯的技术专家从未注意到的事情。她一直有不间断的阅读、与所有人交谈、仔细聆听的习惯。面对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她受过的文学教育的训练会令她像挖掘机一样深度挖掘,在信息的缺失和互相矛盾时做出可靠的推断,在一篇难懂的文章里提取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内容。其实我们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生综合能力更强,影视作品中,学霸的人设也往往是理科生。但其实很多文科专业,非常侧重思维的训练和整合变通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迁移到各个方面,去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小艾对于信息的提炼和处理就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这种能力恰恰是大量的文本分析训练给予她的。拥有这种能力,相信她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能很快崭露头角。其实说到底,文理科并不重要,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1.当连接的桥梁在交流沟通时,我们往往会误认为对方与我们知晓的情况是一样的。交流时说出对方不能理解的话,导致交流不畅。桥梁意味着连接,要求你实现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置换,这就意味着对诉求双方都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确保团队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和资源。2.练就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他这么简单的事说的那么复杂。”“说这么多,我一句也没听懂。”有很多人,无论是写书还是表达,都讲得极其复杂,让人完全没办法听下去。能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复杂的事情,这对提升能力迁移非常有帮助。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日常沟通中,多总结提升概括力,多研究修辞掌握恰当的形容方式,多用具体词汇描绘事物,少用抽象词汇解释概念。3.与时俱进的匹配热点运用洞察力,把你的专业结合在新兴领域中,你就能针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深刻理解。就像上文中小艾的例子,举一反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属性。塑造不同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视野开阔,凸显自己的绝对优势。4.持续保持创造力根据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创造灵感最大的来源之一就是他们的爱好,所以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爱好,因为爱好往往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注意力也变得更为集中。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活跃,必要时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高考就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经历过,迈过去,就好了。无论读的什么专业,上的什么大学,想在瞬息万变的未来不被取代,培养自己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可迁移能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正如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所说:社会可不分学科,你需要有跨界思维。而即将、或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少年们,你们还能有足够的时间为你的未来做大量的积累和练习。最后,祝所有高考的莘莘学子都能考进理想的学校。为梦想拼搏努力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掌声。最后的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