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前景 >> 中新网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媒体团访湖
非洲媒体团记者观看杂交水稻宣传片。 杨华峰 摄
中新网长沙6月30日电题: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媒体团访湖南解码传统友谊与务实合作交融点
6月26日-30日,为期5天的“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非洲媒体团大型采访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采访期间,来自33个非洲国家的媒体记者深入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各大会场、展馆和湖南的科研机构及企业,聚焦湖南与非洲的历史情缘和合作成果,为两地寻觅互利共赢的新机遇。
媒体团参观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展馆。 刘双双摄
“湖南对我来说陌生又熟悉。”坦桑尼亚每日新闻记者迪欧格莱修斯说,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湖南,但他知道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毛主席帮助我们修建了坦赞铁路,有机会去看看他生活的地方,我太幸运了。”
和迪欧格莱修斯一样,不少非洲记者对湖南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乌干达愿景集团记者穆巴拉克说,乌干达和湖南面积相近,合作紧密,湖南人帮助乌干达修水电站、建学校,在当地很受欢迎。
非洲媒体记者探访三一重工。 刘双双摄
塞拉利昂非洲青年之声主持人萨穆尔介绍,近半个世纪来,一批批的湖南援非医疗工作者在塞拉利昂救助了数十万患者。他说,当地民众都期待了解湖南,为此他加班加点传回了四篇稿件。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快讯报记者冈加玛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禾下乘凉”的雕像前席地而坐,摆出同款姿势留影。在袁隆平的推动和指导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累计培训了近50个非洲国家的学员,16个非洲国家成功试种杂交水稻。
“我多么希望能见到他!”令冈加玛遗憾的是,因为采访安排,她错过了在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见到袁隆平的机会。她想告诉袁老,“禾下乘凉”不仅是浪漫的梦想,更是帮助非洲人民抗击饥饿,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成就。
观焰火、探展会、采嘉宾、写稿件……五天行程中,非洲媒体团一行节奏有张有弛。6月26日晚,为迎接非洲朋友的到来,一场名为《结伴同行·筑梦未来》的大型数字光电焰火表演在长沙湘江之畔上演。金字塔、象群、草裙舞等非洲元素与青花瓷、中国鼓、红辣椒等中国元素交相辉映,演绎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6月29日,媒体团记者成为了湖南(高桥)非洲商品展销馆的第一批正式访客。展厅内,40幅非洲画师绘制的壁画和木制展区散发出热情的气息,多种特色商品在此进行立体化展示。大家纷纷感叹,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味道”。
“南非各大知名酒庄的红酒在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到,我还在一款酒瓶上发现了曼德拉的头像和生平介绍,我在中国其他地方都没有见过。”南非独立传媒集团助理主编温德尔兴奋地说,该平台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希望中国民众和企业都能从这里发现非洲的优质商品。
湖南(高桥)非洲商品展销馆内,非洲媒体记者敲起手鼓。 刘着之摄
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湖南下一步的对非合作计划是非洲媒体团此行聚焦的重点。肯尼亚民族日报记者奥杨戈就双方贸易地位等问题采访了多位与会人士,请他们解读湖南将如何扩大非洲商品进口。
埃及金字塔门户网记者马哈茂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杨华峰摄
受访的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湖南籍企业家在肯尼亚创立的跨境电商平台为更多湖南企业采购非洲商品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目前已向尼日利亚、乌干达、加纳、索马里等多个国家拓展。
奥杨戈还了解到,长沙直飞肯尼亚内罗毕的航线于6月12日开通后便班班爆满,货运航线的开通也提上了日程。“人流、物流以及随之打通的信息流,将为肯尼亚和湖南加强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奥杨戈表示。
“非洲与湖南是永远的朋友,这一点从过去到现在从未改变。”埃塞通讯社高级记者阿威凯介绍,湖南在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投资兴建了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入驻园区的湘企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大大提升了该国的出口创汇能力。
该工业园内的风力发电装置就来自于三一重工。在长沙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非洲媒体团被装点着棕榈树和喷泉的智能化车间惊呆了:在这座“中国最聪明的工厂”内,每五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赞比亚时报首席记者齐拉感慨到,驰援非洲大地的“中国制造”是如此高效、可靠,希望未来湖南能将这样的工厂引入赞比亚。(作者刘着之)
长沙声音CSSY
changshasheng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