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粮战略基地,粮食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黑龙江也因此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宣传报道工作,连续3年在春耕和秋收阶段联合总台多平台、黑龙江省内多部门及省、市、县媒体共同发起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在黑龙江总站,不夸张地说,每个记者都有农业新闻的报道经验。这个秋天,黑龙江总站再次举全站之力,为全国观众带来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秋收报道。今年黑龙江的秋收报道与以往有哪些不同?记者们在与种植户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记者王海樵探访黑龙江垦区八五六农场秋收情况数字化助力农业生产,这里的丰收“轰隆隆”你印象中丰收的场面是什么样?是乡间小路上拖拉机里装着刚刚收来的稻穗偶遇邻居时的寒暄,还是晒场里挥动铁锹扬起稻子脱壳的瞬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黑龙江丰收的图景里,早已找不到这样的画面。位于虎林市境内的黑龙江垦区八五六农场,有一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整个示范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收割机车、运粮车、深翻机车、卫星激光平地车等各类大型农用机械,在田间地头进行着紧张的秋收作业,每一种机械各司其职,又相互紧密连接。这是黑龙江总站记者王海樵和同事一起发回的秋收报道之一。在总站的秋收报道中,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近年来黑龙江农业发展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据记者介绍,目前,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这里已经能够做到耕种管收全部环节机械化、智能化。在农场很少能看到种植户的身影,有的只有各种农用机械的轰鸣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大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农机越来越智能化。记者特别提到,今年的秋收,当地还实现了无人驾驶收割机跟接粮车的无缝对接,智能收割运粮系统装载了北斗智能导航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以后,只要将地块的信息录入机车的系统内,规划好作业线路,收货机车就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来自动进行水稻的收获作业。据了解,像八五六农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这样的智慧农场,在黑龙江垦区目前有16座,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超过了2亿亩。“秋收报道一年又一年,作为记者,我们眼见着大型农业机械从进口到国产化,不断迭代,不断创新。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代表,它们的发展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让全国的观众了解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就是我们的任务。”王海樵说。记者李鑫(右)与二亮(左)一起查看水稻生长情况“二亮救人”有续集,五常飘来稻花香今年夏天,台风“杜苏芮”给黑龙江多地带来罕见洪涝灾害。黑龙江五常一位名叫二亮的农民不顾个人安危救了同村赵老五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里,洪水袭来,开挖掘机加固堤坝的赵老五被冲进湍急的水流,生死关头,二亮毫不犹豫拿起橡胶圈跳进洪水划向赵老五,二人幸运生还。因为这条视频,黑龙江五常农民二亮为许多人所熟知,很多网友称他为“平民英雄”。前不久,水稻收获进入收尾阶段,黑龙江总站记者李鑫再次来到五常,见到了站在曾被洪水淹没地里的二亮和他的乡亲们。二亮本名叫董明亮,是五常市新起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着30多户入社农民打理着多亩土地,尽管今年的洪水冲击了合作社的部分地块,但受淹程度普遍较轻。当记者问到洪水对稻田有多大影响时,二亮拿到收获到手的粮食后,给出了确定的答案:“今年水稻长势非常好,来霜来得晚,稻花香根的粒都上满了,都非常成熟,今年是个丰收年!”洪水退去,网上的热度退去,二亮的头等大事仍然是种好地、带动乡亲们增收。但8月份救人的故事也并非全无回声,二亮注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他告诉记者,一开始还觉得忐忑:“这么多人表扬我,我已经受之有愧了,还让我把名字注册成商标去赚钱,我感觉心里过不去。然后网友们就劝我说,注册商标不是为了让你自己赚钱,是为了让你继续发挥二亮的正能量,树立一个和你一样实诚的品牌,也为乡亲们增加一个增收的渠道。”二亮如此便释然了。作为合作社的当家人,也为了让更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