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

我,学新闻的,技术移民了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5/5/5 13:23:35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www.kstejiao.com/
公号上澳游记写了两篇,朋友圈也发了不少在澳洲生活的图,终于成功引起了注意不少朋友发私信来问:“你们是不是移了?”“是的。”“没看出来你们这么有钱啊?”“不,我们是技术移民。”“别逗我了,认识这么久,你能有什么技术?”“呃,其实就是我的老本行——新闻。”“What?学新闻都能移民?”是的,我,学新闻的,技术移民澳洲成功了。这完全颠覆了很多朋友的认知。不是软件开发、不是工程师、不是建筑师这些理工科的,更没有蓝翔技校的挖掘机培训证。这是新闻人的高光时刻。划重点!其实,澳洲的技术移民职业清单,不管是中长期还是短期列表里都有一些是管理类的,或者文科类的,其中包括摄影师、记者、编辑、艺术总监这些职业。现在这个时代,好像说起移民来是不需要理由的。但还是有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移民,而且我相信,会问出这个问题的是真正关心我的人。他们会担心我是否放弃太多、是否考虑不周全、是否留有退路,是否只是羡慕“生活在别处”。如果你动了移民的心思,这些都是有必要设问的,毕竟它会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很多人都认为移民是为了孩子,但我不是。论基础教育的扎实程度,没有哪个国家能比上中国,而且澳洲又非精英教育的国家,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估计其他科水平会非常令人堪忧。PS:我们快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柯南说:你不用在中国上学受罪了。4岁的孩子一脸懵地问我:为什么上学就是受罪?我回答不了。但我知道,如果我留在国内,当我看到大部分家长都会亲力亲为地辅道作业到十一二点,报一大堆课外班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免俗,因为没有底气,因为目前社会的选拔制度就是单一的。但我既心疼我自己,也心疼钱。其实我说不上是哪个瞬间坚定了移民的念头。可能是某一年雾霾严重到自以为有抗体的我,咳嗽了整整一个月吧;可能是每天晚上哄完孩子睡着,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刷剧看综艺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下半辈子的模样了吧;也许是刚一冒出跳槽的念头,就被人说快奔四了,还蹦跶什么,心里的那种不甘吧;也许是有心学点什么,但却被人劝说赶紧生二胎,产生的逆反心理吧;也许是为了孩子将来的教育,我们把大房子换成了60多平的学区房,那种生活质量反差吧。当单一价值观变成了主流价值观,大部分人都会被裹挟和绑架。当然,我也承认自己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我最好的朋友们一个一个去往异国他乡,或者正在办理去往异国他乡的通行证。随大流纵然也是一种“被绑架”,但和我志趣相投的人都选择了同样的路,总能说明一些问题。我移民的理由很简单,我不想在40岁时,就被打上“你社会属性终结了”的标签,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成功、有钱并不划等号。我的老公有同样的想法,他人大研究生毕业,学的法律,后来一直在媒体工作,有份还算高薪的工作,但他的灵魂里住的却是一位厨师和修车师傅。最后说到父母的问题,我是独生女,父母是我最亲的人,无论我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他们都必须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趁父母身体还可以,赶紧蹲完移民监拿到身份,他们可以选择一年中几个月的时间在国外生活,即便他们回国,拿到身份后,我也可以随时回去照看。想明白之后便开始确定移民国。首选是加拿大,但对比了条件,又咨询了几家中介,难度太大,有一家建议我们可以移到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名字好听,一查简直是和苏武牧羊的地方差不多的苦寒之地。后来我们又了解了欧洲的移民项目,爱尔兰、西班牙也不合适,投资移民的成本太高。最终,我们找到了一家朋友推荐的中介公司,目标——澳洲。但中介也提出了个问题,是可以技术移民,但只能是偏远地区技术移民。多偏远呢?反正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这些地方不能去(当然,蹲完移民监就不受这个限制了)。最终,我们选择了塔斯马尼亚,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选择这个地方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当旅行编辑时,曾到这里采访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印象深刻;二是我的一位好朋友8年前已经到这里生活了,不得不说太有远见。塔斯马尼亚长什么样儿呢?对不起,图放错了,下面才是现在的塔斯马尼亚。我是主申请人,大学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年毕业后一直在纸媒工作,从记者做到执行主编。年跳槽到了一家旅游媒体,也是从记者一路做到内容总监。我需要提供各种材料给中介做职业评估,本来以为还要回趟厦门才能打印成绩单,结果直接被档案室老师嘲笑了:“什么年代了,你直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