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发展 >> 考证抚顺38老学校新气象
作家李想原创
有多少老建筑是由于巧合留下来的?“抚顺高中”就是个例子。我读小学以前溜车玩,乘坐抚顺2路公交车,终点榆林的前两站叫高中。我很奇怪,“高中”指的是哪所高中。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高中,只找到抚顺二中。
许多人与我有着同样的想法,以为公交车站的高中就是指抚顺二中。实际抚顺高中与抚顺二中在一个位置,却是两所学校。抚顺高中开办时间很短,年8月,抚顺二中高中部搬到一中校址(东公园),改为抚顺高中,抚顺一中搬到二中校址(东七路),改名为第二中学,在望花区新成立抚顺一中。此时抚顺望花新一中和都东七路二中都不再有高中部,原来的学生都并入东公园校址,才形成了抚顺高中。同年9月,郭沫若为抚顺高中题写了校牌,此后这所学校在抚顺声名鹊起。之后2路车改线,便有了“高中”一站,被大家传开。到了年,抚顺成立了第二高中,抚顺高中就改称抚顺第一高中。年,抚顺第一高中搬到抚西河东的校址,抚顺二中搬入抚顺第一高中校址,一直至年。所以说,这个校址在年抚顺二中搬来之前是抚顺高中。
抚顺二中搬来后,恰巧也是一所高中,于是公交站名“高中”并没改,只是含义变了,由专名变成了通名。抚顺高中从年成立到年搬走,经历了12年的历史。抚顺二中从年搬入到年搬走,经历了54年历史,所以还是管它叫抚顺二中旧址吧。
抚顺二中旧址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五路,校园内,有三座建于不同年代的校舍:一座是“L”形的日伪时期建的二层教学楼,一座是20世纪50年代建的二层教学楼,还有一座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二层教学楼,这里曾做过公园二校。为什么都是二层楼?这和地处沉陷区有关,也正是如此,年抚顺二中在浑河以北新建了校区,后来这里成为抚顺二中的分校,校区内又成立了民办的凤翔实验高中,直到年抚顺二中全部搬入新校区,这里才被抚顺实验小学用作临时的教室,当实验小学改扩建完成后,这里即将改称抚顺体育学校。持续利用才使这个校区没有经历大拆大建,老楼得以保存。
这个面积很大却在外形不引人注目的校区其实蕴含丰富的历史。这里始建于日伪时期,日本投降后曾做过抚顺一中、抚顺二中、抚顺九中、抚顺第一高中、公园二校、凤翔实验高中、抚顺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走出过各行各业无数的知名人物,我的好友中就有十多位。他们虽都曾在这个校区读过书,可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读书时的校名不同,我想这一篇只以公园五路的这个校址为纲,叙述建成至今的历史的文章。
这座校址里最神秘的要数日伪教学楼,不论在网上还是抚顺出的书籍中,甚至二中的校史,都找不到这座建筑的信息,于是有许多人问我这座楼有着怎样的历史。
我已考证出,这座楼建成初期是抚顺中学校,在《抚顺》画册中就有证实,当年抚顺会友好访中团拍下了一些珍贵的画面。恰巧我还重金买到了年印刷的《抚顺中学校橄榄球一部史》,里边大致介绍了抚顺中学校的沿革。抚顺中学校创建于年,位于抚顺东岗,年迁到西十路校址,年迁到东公园校址,年关闭。因此说明,抚顺二中旧址建成初期是抚顺中学校第三校址。
可能这所学校的学生为两座工厂工人的子女,这些学生在东公园小学校(今实验小学)读完小学后到这里读初中。然而,抚顺中学校第三校址建成时间晚于东公园久保町附近的机械工厂(挖掘机厂)社宅和松风工业株式会社(电瓷厂)社宅。机械工厂建于年,松风工业株式会社建于年,相应的住宅从年建设到年,按照常识判断工厂附近有医院等配套设施,实际最初没有学校,那么这所学校建成时间为什么晚于那两座工厂,我的推测是这两座工厂建成时工人普遍年龄小,他们来到工厂时要么未婚,要么孩子才上小学。
近期,这里改为抚顺体育学校,正在装修,我与张久一大爷一同到院里拍照,碰巧遇见学校施工负责人陈先生,他告诉我们老楼房照上写的是建于年,这与抚顺中学校沿革上写的学校在年从西十路搬到这里的时间正好吻合。也说明年到年,抚顺中学校在东公园校区只存在了五年多。
虽说抚顺中学校于年初关闭,但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在闭校后回国,在抚顺的日本人一部分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就回国了,剩下的基本是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日本人在日本战败后回国,只有少数日本人在建国后才回国。
据内田弘先生回忆,当时抚顺中学校的教师很有契约精神,日本战败后抚顺中学校关闭也不扔下学生,几名留抚老师就带着学生到校舍南侧的清沈寮上课,直到年3月27日,抚顺中学校最后一批三名学生毕业,他们是:金子正久、山下雄、内田弘。年,内田弘先生公开了他当年的毕业证,由证可知,当时的抚顺中学校校长是原抚顺炭矿采炭所长白川正雄。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日友好期,一些在抚生活过的日本人利用中日友好团体故地重游。其中,抚顺中学校的毕业生,后来留校教数学的青木诚回到学校原址,时任校长张世善接待了他。当青木诚看到眼前的抚顺二中五味杂陈,想起来日本史学家塚田先生的话: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论什么战争,饱尝涂炭之苦的都是老百姓。
他们那一代日本人,一部分出生在中国,另一部分从婴幼儿时期随父母来到中国,他们吃着中国人种的粮食,穿着中国人织的布,说着华语和日语,读完书把异乡当作了家乡,事实上他们成长的地方不是家乡。当日本战败后,他们被迫回到并不熟悉但属于他们的远方,曾一度对成长的地方只能遥望。他们一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年日本投降后,抚顺中学校被接收,据抚顺二中校史记载:“年2月至3月20日易名为抚顺市联合中学校。年5月至8月易名为抚顺市第一中学校。年9月至年10月易名为辽宁省立抚顺工科职业学校。年1月至年8月易名为抚顺市第一中学校。”校史符合历史情况。王德风老师补充道,他的哥哥—年在仁山中学读过书。我又根据《抚顺教育大事记》得知:“年初抚顺工科职业学校初中部和私立仁山中学初中部合并为抚顺市第一中学。”说明抚顺解放前夕这个校址包含抚顺工科职业学校初中部和仁山中学初中部两所学校,年才合并为抚顺市第一中学。年8月,抚顺二中高中部搬到一中校址(东公园),改为抚顺高中。
王德风老师在—年曾在抚顺高中读过书,他对抚顺高中的历史念念不忘,我们认识的时候他知道我研究历史就送给我一本他参与编辑的《抚顺高中——抚顺第一高中校史》,他还多次建议我写抚顺高中的历史,恰巧年上半年这个校区装修,我终于能详细地观察校舍和校园,我又约王老师与另一位—年曾在这里读过书的赖大爷见面,两位校友一同参观了老校舍。当天战志云飞还用航拍机为这所老学校留下了鸟瞰图。
如今始建于年的校舍经过了多次扩建,建筑格局没变,只是曾经抚顺唯一座校内游泳池原址早已被建成了居民楼。我们一行人从校门进入走遍了教学楼所有的角落,我们看见了三座老楼梯,一间老体育馆,寻找了老阶梯教室,还发现了老通风孔和水泥地砖,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校长室还看见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建校初期就摆在那里铁柜子(御真影),这算得上老校舍里最老的物品,也是抚顺现存唯一的御真影柜,达到文物级别,应该保护起来,毕竟它见证了一段中国不堪回首的历史,并告诫我们珍惜美好的生活。
老楼东侧的另一座老楼,是年建成的原抚顺九中教学楼,具有苏联风格,水磨石地面,原有三座带水泥扶手的老楼梯。我也曾在楼里拍过照片,如今这里要改成抚顺体育学校的运动员宿舍,原有的教室被间隔起来。它的东南那座80年代的公园二校,我没有进去过,但是从老照片上可看出它原来的面目。原址曾有三座平房,建国初期为东公园小学,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成二层楼。
我们一行人从老校舍里走出来的时候,施工人员提醒我们快点走要锁门了,细心的战志云飞发现了楼门口挂着的“不可移动文物”牌子,并拍了下来。是啊,这座校区并不是承载了一所学校的历史,曾有多少人踏过这座老校舍的楼板?它是当代抚顺人的记忆!
由此我想起来历史专家赵广庆老师的名言:“大凡人间事物,细细地想来,都有一些偶然性。”抚顺二中旧址的偶然性就在于因为沉陷,保全了一所重要的老学校。有了历史才有未来。未来这个校区将是抚顺体育学校的世界,有多少运动健儿会在大操场里奔跑,在老建筑里学习,未来这里将焕发新的活力,发生新的故事。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