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一新生相继报道入学。从公开的信息看,这两年国内顶尖的高校年本科新生招收规模基本持平于上一年度。其中:北京大学(包括校本部、医学部)招收本科生人,清华大学余人,两校招生的总人数也大体上接近。我们知道,能够考入清华、北大这样顶尖高校的学生都属于“神童”一族,没有过人的智慧、良好的习惯、超凡的努力,是不可能登录TOP2高校的。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清华、北大在平均录取率最高的北京,也仅仅1.09%,可谓是百里挑一;而在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的平均录取率则低至万分之四左右,实打实地万里挑一。报到入学清华、北大的众多“神童”中,教育挖挖机注意到两校官方发布的几位最小“神童”。毕业于北京十二中的鹿泽宇成为清华大学九字班最小本科生,这位年仅15岁的新同学入幼儿园前即可识字多,小学阶段连跳多级,中学期间更是斩获第32届中国化学奥赛银牌,获得自主招生降分资格,顺利入学清华园,成为人们羡慕和媒体报道的“神童”。北京大学官微显示,今年录取的九字班新生中,出生于年的新同学多达5位,今年刚满15周岁,从最小“神童”的数量上超过了隔壁清华。尽管当前无从知悉这5名最小“神童”的具体信息,但在教育挖挖机看来,他们无非与清华最小“神童”鹿泽宇类似,有着过人的天资,或多或少地有过连续跳级、竞赛获奖等经历,方可提前于正常高中毕业生三年的时间进入顶尖高校。对于“神童”,教育挖挖机心中曾有过两次类似的记忆。孩子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接手新班,新生中有一名9岁的“神童”,这位优秀班主任得知信息后,及时找到校领导,直呼“hold不住”,请求换到其他班级,成为家长们的笑谈。另一孩子高中毕业于巴蜀赫赫有名的中学,15岁考入成电就读本科,19岁大学毕业考取了“铁饭碗”,因工作表现欠佳,又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在遴选考察中失去了进入更高层次机关工作的机会。我们羡慕最小“神童”的过人天赋,也惊叹他们取得的过人成就,但有一点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与正常年龄入学的大学新生相比,有着长达三年的成长时间差。他们提前进入大学的成人生活,往往容易在思想上、心灵上、生活上呈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成为需要克服的成长困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15岁考上北大,最终未能克服早慧、性格敏感的问题,于25岁卧轨自杀,走了上令人惋惜的不归路,是最为极端的例证。因此,对于这些入学的最小“神童”,家庭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亲情浸润和成长指导,同学、辅导员、整个班级甚至是高校层面也要给予更多关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