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前景 >> 长沙经开区三十年发展纪实
星辰在线11月16日讯(通讯员黄姿胡鸽)“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
年10月16日,北京显得格外美丽。从这里向世界飞出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
三十年来,长沙经开区于险阻处开路、在跌宕里壮大。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德国麦克潘特(湖南)工具有限公司落户;年,长沙经开区8年实现“三连跳”,升格成湖南省首家国家级经开区;-年,汽车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相继晋级千亿产业集群;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园区的发展印证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非凡成就。
锚定“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发展目标,长沙经开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两区”叠加优势,持续推进园区高质量、产业高端化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再创更大辉煌。
年10月8日,长沙星沙开发区打下第一根桩。年,长沙经开区迎来了建区三十周年。
-,历史将怎样审视这波澜壮阔的30年?
这30年,一片丘岗荒坡进行了“移山填壑的鏖战”,实现了“中国力量之都”的梦想。
这30年,几代志士仁人开启了城市工业的变革之路,创造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奇迹。
这30年,各路精兵强将厚植了科技创新的土壤,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探究历史,长沙经开区靠什么成就产业荣光?
继往开来,长沙经开区将如何续写发展辉煌?
(长沙经开区鸟瞰图。)
创业之路:以速度与激情绘就产业新城
长沙经开区比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整整迟到了8年,如何弥合这时空之差?
坚持与时间赛跑,以实干开路。当历史的时光坐标往前推移,定格在年10月8日。在望新乡杉星岭的丘岗荒坡上,人欢马跃,锣鼓喧天,长沙星沙开发区开工奠基,正式拉开全面建设的壮阔图景。在首期开发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沙县直机关抽调40余位精兵强将全力投入开发建设,一度呈现全国5个省、个施工队伍、数万建设大军会战星沙的壮丽场景。
(长沙经开区旧照。)
在最初的燃情岁月里,长沙经开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笔,以筚路蓝缕为墨,真实地描绘前进的轨迹——
第一期安居工程曾创造了四天一层楼面的超深圳速度的记录;两个月时间全面开通了与省会长沙市并网的数字程控电话,实现了与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联网;5个月时间架设铁塔33座,完成了全长12.84公里的三回超高压线路的改道工程,创造了湖南电建史上的高速度;8个月时间建成了区内第一座自来水厂,完成了区内主要供、排水管道的安装任务;1年时间拉通主次干道60公里,形成了区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第一家入区的外资企业德国麦克潘特(湖南)工具有限公司,从洽谈、兴建到竣工投产,前后仅花7个多月时间。
在饱含着速度与激情的建设背后,园区的设计者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一张蓝图绘到底”。
(长沙经开区最初的土地规划图。)
长沙经开区历经三次大的土地修编,从中可以大致窥见发展脉络:最初的发展蓝图,远期规划用地2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14平方公里,人口规划为8万至10万人,以开放开发带动县城建设。到了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控制用地38.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5万人,建设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综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将长沙县星沙产业基地、长沙县梨产业基地和长沙县黄花产业基地纳入园区托管,发展空间进一步北拓、东进、南延。年,园区实际管理面积增至73平方公里,其中自贸区块实施面积为47.17%,占湖南自贸试验区的40%、长沙片区的60%,成为当仁不让的“核心区块”。
实践证明,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在30年这个恢宏巨大的时间轴里,不断经历着蓝图与现实、问题与办法的精彩较量。
年,推进三个托管园区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达成思想共识,创造性地采用“七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统一环境治理、统一管理服务)的办法,将与经开区地域相近、粗具规模的工业园委托长沙经开区管理,建立起紧密型联系,构建以长沙经开区为核心、周边园区为补充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园区用地拓展的问题。
年12月,三个托管园区之一的星沙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成建制划转至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管理。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托管园区”华丽转变成为了“园中园”,人、财、物全部纳入园区一体化管理,在打破管理体制机制藩篱上又迈出新的一大步。
近年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新基建”的有力支撑。
长沙经开区紧跟数字“新基建”的浪潮,依托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创新技术,重塑园区数字化转型新业态。年起,施行“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导入了“5G+AI+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开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探索。年,成功获批湖南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在三一重工、蓝思科技、山河智能、博世长沙等20余家企业广泛布局5G基站;投入逾2亿元支持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年9月,在全国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首批启动9大项目,给予揭榜单位最高万元支持。到今年,第一批项目已全部通过终期评审,第二批项目即将启动。
今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年度第一批13家“灯塔工厂”名单,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入选,成为湖南本土第一家荣获“灯塔工厂”称号的智能制造工厂;10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重工成功入选,这也是湖南省第二家全球灯塔工厂。
(湖南省第二家全球灯塔工厂内景。)
兴产之路:以实干笃行打造“中国力量之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引资与产业建设,几乎是同步进行,两者之间仿佛暗藏了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如此清亲。细细品味,建区伊始,长沙经开区人就把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演绎得精彩纷呈。
今天的三一集团,已跻身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福布斯》全球强企业,前身是娄底涟源的一家亿元企业。年,长沙经开区负责人“三顾茅庐”,找到在湘中山沟里创业的梁稳根,希望他落户长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的务实和诚意感动了梁稳根。年,梁稳根毅然将三一集团从涟源搬到长沙经开区,他说,“要让经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三一”。落户后,长沙经开区对三一集团细心呵护,多方协调土地手续、协助申请银行贷款、厂区建设“一路绿灯”……项目落地刷新当时“长沙速度”。
山河智能、铁建重工、中联工起、五新隧装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企业也相中长沙经开区,紧随而来,投资建厂。年,山河智能从长沙河西观沙岭,乔迁到长沙经开区。如今,它已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工程机械产业如何从“点点繁星”汇成“璀璨星河”?聚势谋远、合力共赢。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城市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浪潮接踵而来。湖南省抓住奔涌而来的历史机遇,果断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年以后,加大工程机械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长沙经开区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支持企业资产重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为企业开辟低成本扩张之路,引导工程机械产业生产要素积聚。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找准定位、闯出路子,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矢志创新,锻造出了一支上天入地、穿山跨海的工程机械湘军。
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五年行动计划,率先吹响进军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号角。长沙经开区牵头推进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培育和聚集了一大批设计、研发、制造、检测、后市场服务等中小型配套服务企业。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头部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产品、制造、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一个个“聪明的工厂”、一台台“智能的产品”,让长沙经开区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崛起一个世界级工程机械及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越是有规模,集聚效应越强;越是会创新,抗风险能力越强。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也是如此。
福田汽车与长沙经开区的“情缘”,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年,经过多年的耕耘,福田汽车已在山东和北京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制造基地,而在运输业和市场更加发达的南方,却还是一片空白。福田汽车渴望越过长江,渡江向南。当时,广西、四川、江西、湖南等省都进入了福田汽车的候选名单。考察组先后来到这些地区,当地政府无一例外地拿出了丰厚的条件欢迎福田汽车落户。经过调研比较,尤其是与园区方洽谈后,福田汽车高层一致认为,在湖南设厂有很好的技术条件。更吸引福田汽车的是长沙经开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年5月,福田汽车长沙车辆厂在长沙经开区正式成立。同样的细心呵护,仅半年多时间,该工厂便正式投产。
彼时,由于起步晚、底子薄,长沙经开区汽车制造业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但奔腾的湘江不会甘心,倔强的长沙经开区人也不甘心……
《湖南“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年)》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重点汽车项目加大技改扶持力度,为汽车制造业的振兴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汽三菱。)
年,广汽集团入湘成功重组长丰汽车,被业界誉为“中国汽车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的第一个成功范例”,引发世人惊叹。从最初广汽集团入主长丰汽车组建新的广汽长丰,到完全吸收合并广汽长丰实现广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再到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公司、三菱商事公司合作成立新合资公司,广汽集团通过重组长丰汽车上演了一部精彩的“重组三部曲”。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众多大型实力汽车集团纷纷落户长沙经开区,博世长沙、上汽大众、索恩格、三一重卡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长沙经开区汽车制造业后发赶超优势逐步显现,年成为园区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近年来,一场新能源革命正颠覆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风口。《湖南省“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第六极和新能源汽车之都。长沙经开区主动响应,积极作为,以汽车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大力实施整车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
作为“两主一特”产业之一,长沙经开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老牌优势产业。从最初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与曙光集团合资兴建LG曙光电子,到后来以蓝思科技、长城信息、国科微电子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持续创新,让长沙经开区成就了一段“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的佳话。
30年间,曾经的丘岗山地、冲头岔尾变成了流金淌银的先进制造工厂;一个个普通人凭着双手打拼,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中国力量传奇——
年12月,三一集团挖掘机产品销量突破10万大关,国内销售近7.8万台,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30%。年,山河智能实现营业总收入.08亿元,增幅连续6年保持在21%以上,专利申报数量同比增长%。年,在长沙经开区生产的大众车型朗逸销量超过43万辆,位列中国汽车销量榜第二。年9月,福田汽车长沙工厂实现累计产销轻卡超万辆。
在成立20周年之际,长沙经开区提出打造“中国力量之都”的发展目标,饱含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强区的核心定位。今天,站在成立3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长沙经开区积极抢抓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两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提出“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新目标。园区的产业格局,从“一业独大”,到“两主一特”,再到工程机械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以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等五大产业……气度更包容,产业更高端,园区发展更趋高质量。
目前,长沙经开区规模工业体量位居全省园区之首,综合发展水平在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14位,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七。
优商之路:以宜业宜居厚植绿色发展生态
亲商、安商、扶商、富商。有一种力量让人笃定前行,有一种力量让人守望初心。
长沙经开区把科学管理、精细治理演绎成为一种艺术,让你领略到“温柔的力量”“体贴的力量”。早在14年前,长沙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宁静日”、“无费区”、公开承诺、限期交办、全程代办等制度,实行“封闭管理,独立运行”,推行“一次告知、全程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效能问责”,行政服务效能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推出了“四零”服务方面。实行工程报建“零收费”、企业开办“零成本”,为企业减免费用余万元;休息时间“零打烊”,通过中午不间断服务、周末预约服务和24小时自助服务为企业办件约余次;园区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比例达到85%,17个事项实现了跨域通办,确保了“零见面”“零延误”。
(长沙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
营商环境“软实力”挺起了发展“硬脊梁”。“这些年里,凭借长沙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收入亿元,创历史最好业绩。”面对业绩稳步上升,三一集团高管们信心满满。
鸟要温暖的巢,人要舒服的窝。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留住人心,留住人才,留住产业。拥抱碧水蓝天,家门口享受优质休闲娱乐,市容环境整洁靓丽,教育医疗体系完备,人身财产安全……人民的期待,奋斗的方向。优质的住房和教育资源与医疗设施,犹如一根水平线,一头连着企业员工的期待顾虑,一头连着园区管理者的施政大纲。解决房子、孩子等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切实提升园区企业的获得感。
如何让那么多企业员工住上干净舒适、质优价廉的房子呢?长沙经开区、长沙县思来想去,从年开始区县一体协调推进政策性公租房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年的建设,长沙经开区已建成和待建设5个高标准公租房项目,总投资30.6亿元,面积约93.6万平方米,住房1.4万套,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小区绿树成荫,楼房排列整齐;楼房内明亮通风,格局合理有序;房间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水电煤网铺排到位……这里有优雅的居住环境。小区内纵横的水道和小水塘构成“雨水花园”;较低的租金飘散着人间烟火气;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格外通风明亮……这里有完整的配套设施。
(湖南省最大规模的公租房项目——英萃园。)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湖南省最大规模的公租房项目——英萃园,按照“全省示范、国内一流”的高标准,首次创新采用PPP模式建设,“小投入”撬动“大项目”。长沙经开区投入7亿多元,项目建设方湖南建工集团总投资16亿多元,享有22年运营权。高标准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也保证了英萃园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与舒适感。公租房定价大致是市场评估价的六成;公共设施配套完全不输商业小区;智能门锁、地下车库智能管理、人脸识别门禁等智能化设备大面积使用;拥有火锅区、水吧、特色窗口、VIP包厢、快速智能岛台等多个功能区域的食堂;中央热水系统、可再生清洁能源保证24小时热水供应……
曾几何时,不少外籍高管、技术人员来长沙经开区应聘时,常问:“有国际学校吗?”没有迟疑,没有小家子气。年,长沙经开区爽快拨出了0多万元,携手新加坡玮仕教育集团建立起湖南省第一所国际学校——长沙玮希国际学校。
随着园区外籍人员数量增长和湖南自贸试验区发展需要,玮希国际现有校舍已不能满足外籍人士、港澳台专家子女就学的需求。今年,长沙经开区拟投资约5.5亿元,新选址扩建玮希国际。
(玮希国际学校教师在给学生上课。)
确实,只要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他们义无反顾,鞠躬尽瘁。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带来“花香引蝶”效应。
这一点,长沙经开区也做到了。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经开区幼儿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星沙实验小学、康礼·克雷格学校等教育项目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今年秋季,南雅星沙实验学校迎来了首批学生。近日,南雅星沙实验学校又传来了好消息,学校二期正加速施工,预计12月底完工并交付。
完善的医疗配套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11月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医院——医院正式开业。开业后,该院近期可实现日急诊量人次以上、日门诊量人次以上、手术近台每日,远期能实现日急诊量人次以上、日门诊量0人次以上、手术近台每日的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是园区内又一优质的医疗资源。该院与飞利浦、迈瑞医疗等国际品牌公司合作,引进顶尖医疗设备。医院标准设置,致力于打造温馨舒适、人性化设计完整的综合性国际医疗环境。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庆红说:“我们将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走好产城融合发展路子,构建‘城市是产业的平台、产业是城市的骨干’互相支撑的局面。”
开放之路:以改革创新释放“两区叠加”新动能
建设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长沙经开区成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自此,长沙经开区迈入湖南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两区”叠加发展的新阶段。
早在建区之初,“开放”就成为长沙经开区的“高频词”。“两区”叠加时代的到来,给了长沙经开区某种机缘,而这种机缘将开放演绎成为一种艺术,让你领略到新时代改革的巅峰创意之美。
长沙经开区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紧紧围绕“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强化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以制度创新为核,突出对外开放,着力激发“两区”叠加优势新动能,奋力践行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和先行示范。
工程机械新机出口,“湖南制造”早已名扬四海,但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却由于标准不统一、出口退税难等原因,成为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让长沙经开区存量日增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低成本、高效率、制度化进入国际市场?长沙经开区区块的答案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制定产品标准,探索退税规则,构建起面向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二手设备可以像新机一样享受出口退税,企业瞬间打开了新市场。”年11月,山河智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项目负责人彭颖望着一台二手旋挖钻机产品,从山河智能缓缓驶出,发往乌干达,不禁感慨道。
企业“走出去”的背后,也有长沙经开区不断探索金融创新的身影。年4月,山河智能联合长沙经开区区块“吃螃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工程机械设备出口RCEP成员国的融资租赁首期合同成功签署,首期投放资金0万元,达成湖南自贸试验区首单“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
据悉,融资租赁产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河智能。)
在“两区”制度创新“红利”的释放下,山河智能收获了亮眼的海外“成绩单”。年上半年,山河智能工程机械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6%,海外业务在集团占比大幅提升。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区块聚焦产业、项目建设、金融、人才、审批、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系统谋划、奋力突破,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了20余项含金量高、受企业欢迎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案例经验4项,被认定为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5项,全省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4项。
以改革创新释放“两区”优势动能也要“软硬兼施”。长沙经开区区块以“项目合伙人”姿态,积极推动三一科学城、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创新中心“一城两港三中心”重大功能性平台以及自贸总部大楼等一系列硬件设施,让自贸区建设有了“硬支撑”。
(三一科学城项目效果图。以上图片均由长沙经开区提供)
三一科学城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重大功能性平台、重点改革试验载体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前期已通过国际招标开展了产业策划暨城市设计工作,并形成了城市设计初步成果和控规修改方案。目前,三一科学城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新型产业用地改革试点。
国际金融港出台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集聚的乘数效应,完成了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人才港重磅发布了县区“1+1+N”人才政策,集中兑现了政策奖励资金超1亿元,成功获批了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设立了两批14家总部型楼宇,引进市场主体0家以上,初步形成集聚效益明显、特色鲜明的国际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用网点(全省仅2家),国家专利局审协湖北中心长沙工作站、国家海外维权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中心长沙分中心等平台落户,汇聚了省市27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服务范围覆盖湖南自贸区全境,“前置保护”存证数量已达21万条。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长沙经开区区块也胸有成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年,长沙经开区区块基本建成。到年,五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亿美元,五年新增投资过50亿元项目累计5个以上,累计新增世界强、中国企业强、民营企业强10家以上,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不断彰显。
与此同时,经过30年高速发展,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要素趋紧已成为制约长沙经开区开放发展的瓶颈。如何从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释放“两区叠加”发展新动能,是长沙经开区无法回避的问题。
改革再出发,亩均论英雄。年3月,长沙经开区召开亩均效益提升动员大会,出台了《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吹响了“亩均效益”改革的先锋号角。
“亩均效益”改革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的考核新机制,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应用,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规模与效益的提升。就像耕种农田一样经营企业,让一块地实现从“低产”到“高产”提升。至于什么样的“笼”得腾、该换什么样的“鸟”,就得看“亩均效益”的数字指标。
园区所出台的《评价办法》共设定4项综合评价基准指标,包括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社保就业人数;设定科技创新、升高上市、人才专利等13项加分制指标;设定固投增量、亩均税收等7项调档指标;设定产业导向等6项直接认定指标。《评价办法》将订立出A、B、C、D档企业名单,园区将定期发布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并依据其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评级、分类施策。对于低效用地的改造提升,园区将分别采取提升改造、二次招商、产权转让、兼并重组、协议置换、收储回购等方式支持企业提升亩均效益。
面对土地瓶颈,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鼓励企业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建设小微园区,是园区推进亩均效益改革的顶层逻辑。年3月,长沙经开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微园区建设提高亩均效益的实施办法》,推出“六大红利”,通过加强政策供给、优化审批服务,打造小微园区建设新模式,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亩均效益提升。年8月,在长沙经开区小微园区建设推进会上,一批小微园区项目、投资机构、入驻企业正式签约,标志着小微园区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电数智园是长沙经开区首个小微园区建设项目,原地块被之前的企业闲置数年,如今已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开工建设。这个“经开速度”的创造,与园区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密不可分。中电数智园项目还在与长沙经开区洽谈时,园区审批团队就已对企业项目规划方案提供审批要素清单予以指导,实现“洽谈即服务”。在图纸审查阶段,园区充分利用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多规协同”“多图联审”,企业不再需要反复进行各类图纸审查。为推进项目尽快开建,长沙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以告知承诺方式分阶段先行核发基坑施工许可证,在未确定总包商的情况下提前开始基坑施工,实现“开工即配套”,为项目开工节省3个月时间,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也为园区盘活存量用地、提升亩均效益抢得了先机。
事实上,年以来,聚焦存量资源盘活,长沙经开区鼓励企业对闲置低效工业用地进行二次开发,统一规划建设或提质改造,打造一批高端化、专业化的产业小微园区,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有3个项目实现开工,5个项目实现准入,25个项目提出建设意向,正在进行项目策划和规划。9家银行提供金融支持,5家国内投资机构积极投身园区小微园区开发建设,与园区有地企业开展合作洽谈。未来,随着小微园区的高质量建设,园区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将提升30%以上。
赞美幸福星沙,生命的鲜活远胜淳朴的语言。恰如开发区奠基之初的美好愿景,“今日奠基敢叫山峦夷平地,明朝祝捷喜看星沙竞高楼”。历经30载栉风沐雨,梦想正照进现实。
今日长沙经开区,张开嘴是沁人心脾的空气,移一步就是一个不同的景致。
仿佛岁月的回响,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南下视察途经长沙,谆谆嘱托:“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长沙经开区开始用双手书写灿烂的历史:他们披荆斩棘,创造了“荒地起新城”的奇迹;他们励精图治,赢得“中国力量之都”的美誉;他们创新高效,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他们无我有为,让园区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土;他们苦心经营,将产业新城打扮得五彩缤纷……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县区上下深入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奋力谱写实现星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星沙作为、贡献星沙力量。”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