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资源 >> 精彩新芙蓉奋力树标杆丨种业硅谷好一幅
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
最近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省委“三高四新”战略明确了种业“卡脖子”技术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如何让小种子迸发大能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长沙“种业硅谷”?记者近日走访了“种业硅谷”所在地芙蓉区。
▲图为芙蓉区东湖创新谷项目开工
3月初,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芙蓉区东湖创新谷项目在春雨中开挖,芙蓉区1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区域经济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东湖创新谷项目,净用地面积亩,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主要依托区域内省农科院等科技人才和技术集聚优势,建设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提高农业技术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观察君了解到,芙蓉区结合区情实际,为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其中人才兴园,成为其路线图中重要一环。聚合种业科研优势,为“种业硅谷”提供科技专家人才库,聘请在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到“智囊团”,为芙蓉区创新发展、转型提升贡献智慧。
人才驱动创亩产高地
多年来,“种业硅谷”中,“生长”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油菜院士”官春云、“生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茶叶院士”刘仲华、“水产院士”刘少军6棵湖南农业领域的“参天大树”,芙蓉区这边的生物育种产业“风景独好”。
在院士的领衔下,90多名市级以上高精尖人才、多名副高以上专家纷纷聚集到芙蓉区;区内已拥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省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25家。
在常人眼中产业园以制造业为主打,产业园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作为支撑,但芙蓉区的土地资源稀缺,寸土寸金,隆平高科技园的面积已占据芙蓉区40%的面积,而“种业硅谷”所在的隆平高科技园却要在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农业,做出农业的最强大脑种子“芯片”。
▲图为隆平高科技园俯瞰图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园区,隆平高科技园如何发展?
芙蓉区给隆平高科技园明晰定位,抓住自身“特色”,以“农”立园,以“种”强园。隆平高科技园作为由国家科委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也是长沙高新区“一区四园”之一。
“向科技要空间,以创新扩容量,同时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生物种业,走出一条精明增长的发展之路。”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书记、芙蓉区委副书记卓精华回答道。
“对于园区来说,还要建立实体化的、产学研结合的平台,让科研成果从铁皮柜中走出来;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加快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成国家级创新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平台。”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表示。
园区里的科技“春耕图”
▲图为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
年,湖南省政府联合中信集团共建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共同打造国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正在努力打造国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中心承载着关键共性技术和优势物种领域攻关任务,目前已启动分子育种技术、生物育种智能大数据2个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和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产、茶树、油茶、中药材8个专业研究中心建设。
迄今,华智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一期已经竣工运营,已有47家企业入驻。
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世界跨国种业巨头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国种业“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在国外已经是首席科学家的肖金华博士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湖南,来到华智生物担纲首席科学家。“传统育种要到田间实地查看作物生长,并根据经验对作物长势等外在表现,选择优良品种。分子育种技术是利用分子标记,不需要表型数据对优异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每个基因序列中的分子标记就如同高速路上的指示牌,标记优劣性状一目了然,分子育种通过基因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可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实现‘精准育种’”。肖金华虽然已在国外工作了近30年,但是说起话来,还是带着乡音,他说因为袁隆平院士是他的导师,湖南是他的家乡,他希望和祖国的科学家们共同奋斗,研发创新最前沿的育种技术,花10到15年赶超上跨国种业巨头。
▲图为肖金华在华智生物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实验室
目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场景从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已扩展到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等40多个物种。现在实验室内正在开发棉花、油菜、对虾、鱼类等多个物种的液相基因芯片,而液相基因芯片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字号产品,取代国外技术垄断的固相基因芯片。
“我认为对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及华智生物是重大机遇。我们将重点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种业下一代核心技术创新研发,为实现中国种业跨越式发展赋能,支持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田冰川对农业科技的未来满怀信心。
种猪是生猪产业的芯片,是整个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商品猪种质资源多从欧美等地引进,而引进后选育没有跟上,生猪产业陷入“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为了培育优质种猪,年省内的天心种业、新五丰等5家生猪养殖公司和育种科技公司艾佩克,强强联合,在隆平高科技园成立了湖南湘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领衔,带领团队研究生猪育种,并打造了以种公猪精液为核心的基因传递模式,铸实生猪育种能力。“在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中,还将引入长沙县的罗代黑猪(大围子猪)等优秀地方猪遗传资源,建设1家遗传资源保护场,承担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大围子猪的资源保护。”湘猪科技董事龚自冶介绍。
隆平高科技园内除了国内生猪育种领军企业湘猪科技、还有全国生猪市场排名第八的扬翔农牧和第十的佳和股份,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到年,全省计划建成较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实现核心种源自给率90%以上,避免关键时候“一剑封喉”,扭转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隆平高科技园的企业将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生力军。
借势自贸区扩大“朋友圈”
现代农业是长沙产业发展的重要的版块,湖南自贸试验区在隆平高科技园划了个“圈”,给园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图为陈英武在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湖南英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致力于农业数字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在隆平高科技园属于成长型企业,公司负责人陈英武表示,公司将搭上自贸试验区的快车,将服务向“一带一路”延伸,去年疫情期间,就帮助国际企业建立了种子线上销售服务平台,让经销商在线销售农资,农户实现在线购买。
“我们公司的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农业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负责人陈英武掷地有声。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更大的“朋友圈”,让中国农技,服务更多的农户,这是他和团队的梦想。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种业硅谷的企业总部基地为23家种企免租万元;去年,开展线上银企洽谈、政策解读会9场,帮助32家企业解决融资5.8亿元……
“这里需要我们还提供哪些帮助啊?”“芙蓉区就像自己的家,工作生活在这里,我们感到很温暖。跟家人聊天,我就不绕弯子,代表企业提几点需求啦。”这是一个多月前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调研时与企业代表的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坦诚沟通,与会部门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建议和应对办法。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是长沙种业硅谷建设的主阵地,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培植了养分充足的沃土。
“种业硅谷”已经释放“虹吸效应”,吸引华智生物、惠瑞生物等一批“大牌名角”聚合,先后引进中朗种业总部、春云农业总部等种业总部项目入驻。如今,园区拥有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家。杂交水稻、杂交谷子和杂交食葵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杂交黄瓜、杂交玉米、杂交辣椒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是中国生物种业尖端人才最密集、生物种业研究院所最密集、生物种业企业最密集的区域。近两年通过国审水稻品种,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强。
长沙“种业硅谷”
下一步这么干!
《长沙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提出,将种业硅谷作为创新核心极,打造双创生态和产业创新发展升级版。
——大力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到年种业贸易总额、种业总产值、种业关联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3.5亿元、亿元、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种业及相关企业达到8家,规模以上种业及相关企业达到40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达到10家。
——打造生物种业总部集聚区。以重点引进全球种业50强企业和中国种业30强企业在隆平高科技园设立集团总部、区域总部、职能型总部,形成跨国种业企业、本土种业企业、种业专业服务机构三大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种业总部集聚区。
——完善生物种业产业链。立足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微生物等四大种业领域,建设种业研发、生产加工、交易交流、会展培训等种业全产业链。依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等单位,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提升生物种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强化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转移转化水平高的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线路已明晰,行动更加笃定。芙蓉区正以“三牛精神”高质量建设“种业硅谷”,并在着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的标杆区,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来源:长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