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

2022四月精选新华好图

发布时间:2023/1/30 20:21:51   

以图说事,图说新闻。

4月精选好图火热出炉咯!“夜归人”从新华日报图片编辑的视角,点评见报图片的优点妙处,带你揣摩版面选图用图的小心思。

露营享春光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11日6版

南京汤泉九龙湖,市民在湖边搭起帐篷,享受明媚春光。

吴俊摄

图编点评

航拍镜头下,各式各样的的帐篷分布在湖畔绿地,像朵朵小蘑菇“生长”在明媚的春天里。画面以绿地为背景,五颜六色篷顶随意点缀,格调明快亮丽,展现人们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的休闲生活。郭新海

网红新地标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18日4版17日,由鼓楼区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建设、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长江岸线南京大桥公园段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工。项目起于和记洋行,止于武警部队南京支队船艇大队的景观绿道,全长米。

史瑞新赵亚玲摄

图编点评

图片层次丰富,远处山峦与城市天际相接,视野辽阔,意境悠远;中景,长江大桥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将画面一分为二;近处,圆环桥像彩色链坠,为大桥南堡戴上项链。璀璨的夜晚,南京又添网红新地标,市民也多了游玩好去处。

郭新海

居家不停学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3日4版

4月22日,淮安市纪家楼小学四(3)班教室里,胡文俊老师正在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因小区封控管理居家学习的陈芃延同学参与正常学习生活,让居家的他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

侯育永摄

图编点评

热闹的课堂上,特写镜头却给到了在家“云上课”的陈同学。尽管有疫情阻隔,学生却“一个也不能少”。通过视频网课,陈同学感觉老师和同学一直在身边。学校在特殊时期,给同学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信心,还有温暖的爱心。张晓康

解放纪念日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4日2版4月23日,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3周年升国旗仪式在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广场举行。南京市先进典型代表、驻宁部队官兵、公安机关、青少年学生、各界干部群众代表等整齐列队,庄严肃立。图为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着江风高高飘扬。万程鹏摄

图编点评

照片拍摄的是庆祝南京解放73周年升旗仪式,渡江胜利纪念广场上,红色的“千帆竞渡”群雕巍然挺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士兵身姿挺拔,现场庄严肃立。73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今天,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张晓康

“整装”待出口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5日4版4月21日,集结在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的风力发电叶片,正等待装船出口。王春摄

图编点评

以点为中心的发散式构图,采用广角镜头记录发电叶片的排列组合,整个场景更开阔,更有力度,“整装待发”的雄伟气势扑面而来。张晓贞

新城建设忙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6日2版

南京南部新城在科学防疫的同时,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懈,各项目工地一派繁忙景象。据悉,南部新城今年起将逐渐揭开“面纱”。图为24日拍摄的南部新城一处工地。

邵丹摄

图编点评

脚手架和围挡形成特有的线条,在画面中纵横交错,耳边似乎响起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紧张繁忙的建筑工地作业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城市建设施工的大幕已经拉开……张晓贞

恢复开放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7日2版

昨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含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恢复开放,观众经过核验“苏康码”、实名认证、提前预约、扫描“场所码”、测温等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方可进馆。图为观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郎从柳摄

图编点评

这张图片的第一眼感官是震撼的,构图直观展示出纪念馆的陈列效果。几名因恢复开放而到来的参观者认真观展,完全融入到现场氛围里。这也传递出疫情缓解后文旅场馆恢复开放的情况。张迪

助企稳生产

NEWS

刊于《新华日报》4月28日1版

海安市积极引导企业战疫情保生产,出台一系列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政策,助力工业企业稳产,稳定经济增长。图为昨日,海安市南莫镇一公司工医院的污水处理设备。

翟慧勇摄

图编点评

对称的构图、圆弧型的物件主体,以及明快的绿色基调,是整张照片最具特色的地方,整体效果很吸睛。读完说明才了解到工人医院需要的污水处理设备。欣赏到了,同时也被科普到了。张迪

视觉江苏网供图

编辑:DeeZhang

编审:郭新海

监审:周贤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