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发展 >> 技能教育在雪域高原结硕果
29岁的扎西才登(右二)在电工教室练习线路组装。他的家庭是贫困户,他因听力障碍,没有外出打工。村里介绍他来林芝市技工学校学习,学成后可以推荐进入企业就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隽辉/摄
西藏林芝市技工学校的学员上实训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摄
01:00编者按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20多年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被视为非常直接且成效明显的扶贫方式,许多西部贫困农牧民家庭因此而改变了命运。这条以“技”赋能的脱贫攻坚路,既充满曲折,也饱含暖意。本期专题,我们特别聚焦各地在这一教育扶贫领域的探索,及其为西部少数民族学子带来的变化。
---------------
前不久,西藏林芝藏餐厅阿若餐吧新增了几道粤菜,“炸凤尾虾、广州炒饭……”阿若餐吧老板兼大厨嘎玛高兴地介绍说,“如今,我们不但能做地道的藏餐,做粤菜也不赖。”
35岁的嘎玛是林芝市察隅县人,做得一手好藏餐。年,他在旅游胜地林芝市工布民俗街开了一家藏餐馆子。“一些外地游客吃不惯藏餐,想吃其他菜品,可我们不会做。”虽然藏餐做得好,但嘎玛也发现,菜品单一也制约着餐吧的发展。
今年夏天,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嘎玛的烦恼也迎刃而解。6月下旬,学校开办了免费的粤菜培训班,嘎玛听说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为了让20名从未接触过粤菜的学员掌握粤菜烹饪技艺,在20多天的培训里,林芝市技工学校从广东请来的两位粤菜大师特意设计了17道粤菜菜式,手把手教学员,到结业时,学员们都能做几道正宗的粤菜。
“现在藏餐馆还能做粤菜,本身就是创新,更有利于扩大客源,给餐厅增收不少。”嘎玛说。今夏以来,随着林芝技工学校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农牧民和嘎玛一样,通过技能培训习得一门新技术,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而当地大力普及的技能教育,正改变着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方式。
为农牧民拓宽就业门路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林芝市技工学校校长朱百家说,过去,林芝市乃至整个西藏都缺少一所高水平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缺乏,农牧民就业门路狭窄。今年6月23日,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填补了林芝市及周边地区技工教育的空白。
在林芝市技工学校电工实训教室的课堂上,来自广东技师学院的教师左怀山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个是火线,火线进的时候要进几个公共端?”
学生久美丹增和罗布仔细听讲,并随着老师的指导动手操作。教室里的24名学员中,年纪最大的53岁,最小的18岁。学员两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操作。
25岁的久美丹增来自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朱拉乡,从小在牧区放牧,冬天当小工,夏天上山挖虫草。“干苦力有时还找不到活儿,收入没保障,就想学一门技术。”他说。
前不久,朱拉乡通知村民,新成立的林芝市技工学校开办电工培训班,不交学费,还解决食宿,久美丹增马上报了名,很快从家赶到林芝上学。
电工培训课上要讲基本的电路知识,久美丹增都没接触过,刚开始有点吃力。左怀山了解情况后就放慢进度,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同时在实操环节手把手地教。上过中学、大专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左怀山就两两搭配,让学员互帮互学。
47岁的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农民罗布也来到电工培训课。罗布长期以给别人开卡车维持生计,近年来,他发现随着西藏铁路及民航运输的不断发展,卡车生意逐渐萎缩,他想到了转行。
两年前,罗布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挖掘机,并以每个月1万多元的工资雇用了驾驶员。“一直想自己学,可学费很高,还得去外地,很不方便。”前不久,听说在林芝市技工学校就能学挖掘机驾驶技术,还能学电工,也不用任何花费,罗布十分高兴,第一时间报了名。
“教得清清楚楚,真是太感谢了!”虽然罗布只上过小学,但教师们根据学生情况授课,罗布并没有感到很吃力。有时听不懂老师讲的,他还会找班主任次仁央宗翻译成藏语。按照课程安排,学完电工,罗布再学挖掘机操作技术。“有了电工知识,挖掘机操作及维修就更容易上手。”罗布对今后的课程学习很有信心。
东西协作,打造优质技能教育
林芝市技工学校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万元,广东省援藏万元。除了资金帮扶,广东省还派出优质管理和师资人才前往林芝市。
左怀山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广东技师学院,左怀山有着13年教龄,教学经验丰富,听说西藏林芝市需要技工师资支持,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来到林芝。刚到4天,还没完全适应高原环境,他就走上了讲台,为学生们讲授电工实训课程。
早在5月11日,来自粤东技师学院的朱百家就来到林芝,他要作为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学校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类、民族文化产业类、数字信息与商贸类、建筑与机械工程类、农业技术类五大类22个专业,同时满足人的培训需求。”朱百家说。
在朱百家看来,西藏技能教育要坚持技工特点和本地特色相结合,打造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办学模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林芝市技工学校开学几个月来,针对旅游、家政等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继开办了粤菜师傅、家政技师等多个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班,吸引了一大批农牧民。
在培训班,鉴于学员年龄、学力差异大,林芝市技工学校还专门配备了班主任,负责教学辅助工作。20岁的次仁央宗今年刚大学毕业,从江苏回到林芝后,被安排做该校培训班班主任。每天除了管理学员食宿,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翻译,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一些学员一直在牧区,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说得不好,加上技能培训还要讲专业术语,这无疑增加了一些学员学习的难度。”上专业课时,次仁央宗都会参与其中,学生遇到听不懂的知识都会找她,课程进展得顺利多了。
“要让技能教育在西藏开花结果。”朱百家介绍,除了已有的实用技术专业,林芝市技工学校还将开辟地方特色专业,如藏香制作、氆氇、木雕等专业。通过东西协作,引入现代技术资源,创新和规范传统工艺流程,培养一批民间工艺大师。
培育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技能人才队伍
为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今年5月,林芝市制订下发《林芝市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本地技能人才队伍,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3万人次以上。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高村村民巴珍就是受训学员之一。
年,错高村为开展传统古村落保护实施整村搬迁,巴珍一家在年搬进了新居。为了提高搬迁后村民的劳动技能,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工布江达县于年和年分别组织村民参加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厨师和家庭旅馆经营。
随着错高村旅游业的发展,巴珍原本就琢磨着把自家楼房打造成民宿,在得知村里有20多个培训名额后,她赶紧报名参加家庭旅馆经营培训。“授课的是林芝职业学校的老师,从服务礼仪、日常环境卫生到家庭旅馆办证程序等,都作了详细讲解,我很有收获。”今年4月,巴珍拿到了结业证书。8月,她的家庭旅馆正式开张。
旅馆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湖畔,二层小楼透着浓浓的藏族风情。“民宿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我将来还想扩大经营规模,多接待些游客。”从自家的小楼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巴松措湖和圣洁的雪山,巴珍对未来充满期待。
今年以来,林芝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人次,转移就业收入万元。“我们还将紧扣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实施精准化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专项行动。”林芝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志平说,随着职业技能培训的不断深入,未来林芝会有更多“金牌蓝领”,“这些都是林芝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宝贵财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