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市场 >>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错,父母做好这件事,孩
周末公园里,小明在沙池里专心地玩着他的玩具挖掘车,一个大他一岁左右的小哥哥跑来,看到小明手里的挖掘机,便伸手从小明的手里拿了过来玩,小明看到小哥哥拿走他的玩具,马上站起来夺了回来。
小哥哥看到小明夺回玩具便他发生了争抢,这时小哥哥的爷爷过来,拉走了小哥哥,小哥哥哭闹不止,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要玩!”
小明的妈妈提示他要懂得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似乎不凑效,紧紧护着自己的挖掘机。
这时候,来了一位比小明小一点的弟弟,小弟弟拿出他的玩具便开始玩了起来,令人惊讶的是小明居然带着他的玩具,拿给了小弟弟,并和小弟弟一起玩了起来。
英国文学家C.S.路易斯曾说: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什么?你也这样?我以为除了我没人这样呢!”友谊由此诞生。
深以为然,当你正在看着电视,突然有人切换了频道。“我想看XXX!”这个人说,“你已经看很久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会生气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希望朋友能够耐心等待,而不是马上将电视频道切换,我们讨厌被打断。等我们看完后,会高高兴兴地把遥控器给他。
同样,孩子也不例外,只有当孩子玩尽兴了,才轮到下一个人。
如果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而分享”会打断孩子的游戏,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甚至传播了错误的慷慨概念。
《孩子的自尊》里,布鲁格斯认为,在孩子学会分享之前需要体验“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对孩子来说所有权就是对一样东西的支配权,比如他对自己的玩具,可以拿在手里并决定谁可以碰它。
教育专家艾达.勒善说过,“要让孩子学会慷慨,就要先允许他自私。”当孩子还没有做好分享的准备时,可以让他从轮流玩开始。
当一个三岁的孩子,跑向另外一个小朋友,高兴地把他的玩具让给他,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玩具,几分钟之前他还为了这个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重要的是这个玩具没有任何家长的鼓励。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我们家长都乐意看到的。前提是我们能维护孩子的权利,让他能够玩得尽兴为止,这不仅能够让我们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还能让孩子知道他能够靠你来维护他的权利。
我们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和他人说:“等我玩好了就把玩具给你”,这样孩子不仅内心富足,更能彰显慷慨之心。
简单地轮流理念能够让孩子更乐意与人分享,让他自我感觉良好,也认识到每个人控制玩具的规则是公平的;让他感觉到自己有权利并且能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父母也能够理解支持我。
为什么轮流理念能有效地让孩子接受分享呢?
儿童道德发展专家威廉戴蒙指出,孩子要等到上小学才会有“真正无私的分享”这种概念,小于五岁的孩子有时会与人分享,但更多的是为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这么做。
因此,就孩子的成长规律而言,分享的养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如果大人对他进行强制命令分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另一方面,孩子学会轮流玩,能够教会他学会延迟满足,冲动控制(等待而不是去抢夺)是大脑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也可以通过练习来强化。
冲动控制是“执行能力”的一部分。神经系统科学家阿黛尔·戴尔蒙德研究了儿童的执行能力(冲动控制能力、记忆力、适应力、解决问题的推理能力等)后发现,执行力强的孩子能在日后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在别的孩子想要玩具的时候抓着不放,这并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他仅仅是一个专心玩玩具的孩子。我们应当维护孩子的权利并教会孩子说:“我还没玩完呢”。
打断他的游戏并执意把他的玩具让给别的孩子,这对双方的孩子都没有好处。通过轮流玩耍给每个孩子玩的权利,教会他们有礼貌,提高他们为别人着想的意识,并激发他们内心的慷慨之情。
分享是一种社交选择,真正的慷慨和分享应当建立在信任之上,并让分享的人感到分享的温暖。如果强迫学龄前儿童去分享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分享是占有和控制的表现。孩子如果可以一直占有某样东西直到他玩够了再与人分享,这会让他能更好地学会信任和慷慨。
END
作者简介:池沐,自由撰稿人,专注亲子教育,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的肯定,你的每一次转发都会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