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前景 >> 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公平,但它
这句话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的。
我奋斗了这么久,不是为了让孩子上职高的
我对孩子的培养很少焦虑,我们没上什么课后补习班,从不鸡娃,有为数不多的两个兴趣班,一周调节一下,把课上好,作业做没做完9点必须睡觉。
身边清华北大的不少,看着也不是很幸福,人生的赛道很长,有个基本的学历,然后如果能与兴趣相结合,幸福感强一些,便是可以的了。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本来只要高考一道坎,如今又加了中考一道。
高中录取比例将会适当下降、不少地方不允许中考复读,等到孩子中考的时候,这个趋势会继续收紧。
我知道这个初衷都是好事,制造业强国,国家需要更多的职业技术工人,未来大学主要培养的主要是技术突破的高端人才,可是。
会不会太残酷呢?
这种残酷,现在看起来,是无差别降维打击,对所有人,都是残酷的。
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减少压力,可如此一来,真的能达到减负的效果吗?
培训机构现在最黄金的寒暑假不让补课了,是不是就真的能杜绝呢?
打击培训机构最狠的不是我们,而是邻国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曾出台专门相关法令,还派了三十几个督察组到全国打击培训机构,可看看如今,培训机构依然是巨大的产业,顺便,还形成了难以逆转的阶层分化。
在韩国班级成绩最好的10%学生家庭投资课外补习的支出最多,因为只有考上SKY大学(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一只脚已经踏入中层。
在打击最厉害的时候,培训机构转变成了专门针对中上层家庭的一对一上门服务,你总不能查到人家上门吧。
这个费用是培训机构的4-5倍甚至更多,所以,家庭的选择是有限的:
1、要么孩子相当自觉,自学能力非常强,什么都不用操心,自己就能把课上学的东西学扎实,课后还能自我延伸。
2、如果不是上面这样的“学霸”,那么父母要拿出时间和耐心,认真地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对父母的素质以及工作性质会有相当高的要求。
3、如果上述两项都不满足,那么父母就必须付费购买更为昂贵的教育服务产品,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即便有这个能力,但在这个年纪可能时间更是相对宝贵的,他们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和钱去辨别选择适合的老师。
4、放羊。
第三种,是当前绝大多数鸡娃父母的选择,那么在未来,可能除了这群鸡娃的父母,像我这种本来根本不回去鸡娃的父母,也会更加前赴后继的投入到内卷的大潮中去了,只不过,这种惨烈,是无声的。
因为中考就这仅此一次机会,难道我奋斗了这么久,是让孩子去上职高的?
你可能觉得,职高怎么了?
我非常负责任的说一句,职高垃圾比例之大,你简直难以想象。
你以为好的学校真的就是老师教出来的么?这是片面的,好学校之所以好,除了师资力量,更大因素是因为他们掐尖儿,母因子贵,是因为孩子好,所以学校好,而不是相反。
国外的富豪为什么去上常青藤,并不是说能学到什么,更多是个圈层,资源的互补,上了北大的,卖猪肉都有校友帮你融资。
而职高有什么,我们职高发展这么多年,成了差生集中营,抽烟喝酒打架早恋成风,老师大多也都是二三流大学毕业的,都是混,学生上课能不打架就要谢天谢地了。
这样的环境,你的孩子14、15岁叛逆期进去了,你想好好学习,谁特么让你学?教不出孩子也就算了,你别毁啊。
我们总开蓝翔技校的玩笑,可如果仅仅从工资提升角度去看问题,其实未来看,提升人力成本或许能逐步减轻人们对于职业技能的误解,但人生很多东西,并不是拿金钱能衡量的,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世界,遇到的人,决定你这一生的格局,或许你只不过是国贸里一个很困窘的小白领,但至少你还有变革的机遇。
男孩子本来就成熟的晚,如果早期因为家庭或者自己叛逆的原因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错过了初中,那这一辈子,需要付出数倍不止的努力。
这本身,对于家庭不好的孩子来说,是困难的。
我在《高考仍然是绝大多数人这一生唯一可走的独木桥》里说过一句话:
如果觉醒在深渊,那还不如不要醒来。
即便,再走运,就像国外,有一天,工人也能拿到比大学生更高的收入,那我们有没有看到这滚滚而来的人工智能的大势。
机器人炒菜、无人驾驶、机器人送快递、机器人挖掘机、机器人保姆。
不到十年,很多领域都会是无人的,那些你学的职业技能,很快就会变成“屠龙之技”,对比机器人,没有人会去花钱给你上五险一金还要请假发工资的。
到那个时候,是怎样的绝望?
所以,你别跟我说什么职高好,职高收入高,未来会更好,我奋斗了这么久,走了这么多的路,看了这么多这个世界的无奈,不是来听人忽悠洗脑的。
绝大多数孩子起步时都是差不多的,那为什么后来差距那么大?
教育淘汰机制最本质的机理,并不是淘汰孩子,而是淘汰那些对教育理解不透的家长。
这里面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另一种则是太过于重视,最后把孩子毁了的。
追求绝对公平以及素质教育之间,是个死结,是绝对不可能调节的死结。
换成是我,我会这样做:
一是最重要的,首先不是折腾孩子,而是折腾自己,把自己折腾到一个录取率尽量高的地方,让孩子有最后的保障。
二是尽可能通过陪伴、引导,习惯的养成,去尽可能挖掘孩子的天赋,去唤醒她们对于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她们具备探知世界以及应付考试的能力。不需要事事争第一,十名左右跟跑即可。
三是我会腾出一切空余时间,自己认真的同步学习温习课程,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努力,我也再走两遍高考路。
四是我还会努力的想尽办法去赚钱,让孩子请最好的老师,一对一上门服务,让她们尽可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至少不要因为父母能力的局限,落在后面。
五是如果实在不行,宁可送孩子出国学习,这一点,我以前,是我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六是:请原谅,恕我无能,我已经完全断了生三胎的念想了。
这几个打算,说实话我从来是多么不情愿做的,我也知道做完了磨掉几层皮,但是没办法,我是被逼的,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我就改变自己。
毕竟,我奋斗了那么久,又不是为了孩子去上职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