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前景 >> 双减之下,一半孩子将考不上普通高中中考
作者:小豆子妈妈
教育界要变天了!
在这个暑假,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说了“双减”政策。
各个群都在转发,讨论特别热烈。
豆妈也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留言咨询,希望我写一写这个话题。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断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这份文件被称为史上最严、史无前例的文件。
原文信息量很大,涉及到很多细节。
豆妈来挑一些重点的来讲。
“双减”,简而言之,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
针对孩子校内学习方面: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孩子校外学习方面: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
3、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一顿操作下来,家长群里的父母都炸锅了!
有评论说,既然如此,大家都不补课,那就是皆大欢喜了。
也有人调侃,真的是拼爹了,这届父母非要把自己逼得全能:不仅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教孩子。
更多的是,大家都担忧,减负意味着不能补课了,万一孩子考不上高中,难道就此被分流吗?
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有个好的将来,父母不惜花大价钱,冒着风险,倾其所能都要送孩子去补习。
即使在政策出台的这个暑假,也不乏一些私下补习的现象。
先有安徽一教师在别墅补课被现场查处,后又有一家长在孩子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后,举报老师给自家孩子补课。
毕竟,就像一位家长所说的:
我能接受孩子终将是个普通人,但我真的很难接受,孩子是个连高中都考不上的普通人。
未来只有一半的人能上高中,这能不让人焦虑吗?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样的话:
小学初中是义务教育,成绩好坏都有书读;
初升高,可就要注意了,50%的孩子要被分流去读技校;
听说还要禁止所有学校、机构招收初三复读生,择校也不行。
大家很紧张,觉得“双减”政策一出,不能再补习了,万一孩子成绩提不上,连高中都上不了,就此被分流。
很多人在心里默默盘算,自己家周边有多少孩子,这些孩子按比例将有一半上不了高中,想着就觉得近在身边,越想越焦虑。
(电视剧《小舍得》截图)虽然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是,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峻。
豆妈特地去扒了相关数据。录取率50%左右是真的,但是,现在也并没有比以前低。
甚至,近几年,高中录取率还比以前高了些:
从04年开始,全国中考录取率,就基本稳定在56%左右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豆妈追溯到了政策原文。
这是国家教育部办公厅0年3月5日下发的通知。
虽然里面的确有强调“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一定要严格地按照5:5来。
而这个普职比,不仅仅指初中应届毕业生,而是把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都算在内。
下面这张图是各个地区一个比较真实的普职比。
(图源:帝呱呱星球)实际上,大概只有0%-30%的初中毕业生会去读普职,没有一半那么多。
在豆妈看来,现在总是有些媒体在鼓吹50%分流,不过为了贩卖焦虑罢了。没有追溯官方数据,没有经过严谨考证。
不负责的自媒体为了流量,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卖课,精心打造了充满攀比和育儿焦虑气息的文章。
也许,这就是国家要对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下手的原因。
因为大多数培训机构做的事情,更多的只是针对考试的“提分”行为。
孩子去上培训班,老师基本就教两件事情:一是刷题,二是灌输解题技巧。
而通过课外培训提高了成绩,恰恰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初衷。
因为有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因为没有办法补习,反而成绩落后于人,被挤掉了名次。
国家取消补习班,就是为了让大家回到公平的赛道上。
不要因为一部分有能力供孩子补习的家庭,造成更大的焦虑——让那些没办法供孩子补习的父母对教育失望,觉得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让孩子们自然地实现分流,成绩优秀的,继续读普高;动手能力强的,也有自己好的出路。
那么,面临即将升学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面前有两条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它们是平等的两条路线。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明确分清楚,在这个分岔路口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选择。
如果孩子想继续往学术型的道路上走,上普高,上普通大学,那就要让孩子再往前赶一赶,把学科成绩提上来。
如果因为一时贪玩错过高中,而不情不愿、糊里糊涂地上中职,那也只是浪费青春时光......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读书考大学这条路。
这时候,我们还有另外一条选应用型的道路可以走——上职高,上应用型大学,走技术型的人生路线。
目前,我们对于送孩子去职校,仍然有很多顾虑:
担心孩子念中职学校会“学坏”,担心孩子即使三年后能参加高考,也与本科无缘。
毕竟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大事,家长有迷茫很正常。
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确如此。
不过,真正成熟的人,即使身处低谷之中,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不会随波逐流,轻易地沉沦下去。
何况,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了,整个学习环境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09年,国家就提出了“双高计划”,并公示了覆盖了9个省份的97所拟建单位名单。
目前,我们现在已经有7所职教本科高校了,未来还会开设研究生。
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国家就是想把这些学校打造成一个样本,证明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拿到高学历、高收入,很多公司抢着要,才能打破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要知道,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万,而白领岗位只有四五百万。白领饭碗的竞争已经日趋饱和化。
而另一方面,到05年,我国制造业0大重点领域人才的需求缺口有将近万人。
以后的就业市场上,蓝领必然会成为常态。
蓝领不一定比白领赚得少,五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的工资,也不会比普通白领低。
“双减”时代到来,我们要对职业教育全面改观,它并不是我们以往印象中的低端工种。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读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孩子,并不是被教育体系放弃掉的一群人,接受职业教育是一种“自我选择”,而不是因为成绩考不过别人,迫不得已只能“认命”。
就像蓝翔校长所说:
“我们就是要培养专业的技能,开挖掘机的就要把土挖得又快又好,学烹饪的就要把菜做好,干什么像什么,要不然我们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差别?”
社会总是需要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进入职业领域,去做技能型、动手型的蓝领工作。
每个职业都可以得到同等尊重,每个行业、不同领域都有干得好的人,他们都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过上体面的生活。
同为父母,豆妈其实很清楚,家长为什么会焦虑呢?
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害怕自己不能为孩子抵挡风雨,没有办法替他们铺好路,甚至恨不得自己替他们走这条路。
其实,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没有一条路是容易的。
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一直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完整独立的人格。正如蔡元培所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你的孩子,他或许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但他善良、勇敢、不放弃、有担当。
具备这样人格特质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个孩子,不管前路如何选择,他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小豆子妈妈(ID:xdz-mm),妈妈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你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在这里与00万妈妈共同“进化”(申请转载开白,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