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掘机 >> 挖掘机前景 >> 一部细思极恐的3分钟动画假如人类和动物交
年的新年第一天。
英国鬼才动画导演史提夫·卡茨便带来了他3分27秒的动画短片《转折点》,豆瓣8.3分。
在这部充满黑色讽刺,甚至不乏残忍的动画里,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人类生活方式之下,地球上其他动物的困境和痛苦。
不夸张的讲,这样的冷峻和犀利,好久不见。
但,它要说的,又仅仅如此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转折不断的《转折点》,导演是如何在短短的3分半钟时间里,给足了信息量,给足了冲击力,他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01
短片的难度和微小说一样,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卡位中来实现完整的故事线索和承。
所以在《转折点》这样一部意图明显的短片中,设置悬念并不容易。
开篇第一个镜头,就像缓缓睁开眼睛的上帝,望向一座阴沉肃静的城市。
然后是鸽子、狗以及一只猫。
在前四个镜头里,似乎和我们的城市并没有太多不同。
但突然出现在画面里那头翻看报纸的大象则颠覆了前面的铺垫,原来,这是一座动物生活的城市。而此时亮起的片名“转折点”,也正好应合了短片此处的悬念转承。
于是音乐响起,接下来,一如那部全是拟人化动物的《疯狂动物城》。
但又只是拟人这么简单?
我们看看老鼠桌上那个带着发光圆标的白色电脑,以及大猩猩手上的绿标速饮。
再看看这个画风熟悉的快餐店场景。
还有这头和部分人一样,总是在上班时间“忙里偷闲”的北极熊。
似乎,导演并没有像《疯狂动物城》那样让动物们在自己原有习性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动物生活的城市,而是直接将人类城市中的人类置换成了动物,让这些动物的行为和现实人类一样,做着我们平时做的事。
为什么?
接着往下看。
随着海豚朝后一扔的塑料瓶,我们的视角随波逐流,终于来到了城外。
结果却在河边堆积的垃圾里,看到了那些形同枯槁的人类,他们在饥渴的贪食着这些动物城排出的废物。
这一幕熟悉吗?
这里故事再次转折,此刻你才恍然大悟。哪是什么拟人,而是我们和它们变成了他们和我们。
里面,人类和动物交换了身份。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就是去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进相互理解。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和动物换位呢?
02
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曾提出过一个“恐怖谷”理论,既非人类的东西越接近人类,则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心理冲击就越大。
《转折点》的导演史提夫·卡茨似乎利用了“恐怖谷”效应,当这些动物和我们完美换位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随着北极熊的大笔一挥,冰川消融、海平面快速上涨,坐在上面的一家三口手里的罐头也慢慢空了,人也消瘦下去。
在这里,导演对现实的批判已经不是暗讽隐喻这么婉转了,而是一种态度鲜明的斥责。
为什么是北极熊?
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灾难后果就是北极熊的捕食更加困难,因为北极熊捕食时需要依靠浮冰的助力,而如今海冰缩减,让他们很难捕获食物。
《转折点》里坐在冰面上绝望的那一家人,正是现实中绝望的北极熊的真实写照。
再往下,我们还会看到大猩猩开着挖掘机把丛林搅得昏天黑地,人们落荒而逃。现实的情况是,地球上每年都会有万公顷的丛林从地表消失。
再看现实中这只被垃圾束缚的龟。
也许我们都听说过一些水生动物从小被人类遗弃的塑料桎梏住,从而痛苦的伴随其一生的故事。
史提夫·卡茨在《转折点》中是这样残忍的讲述这个故事的,当一个人类婴儿被动物们丢进海洋的塑料缠绕住,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随着成长那不断加深的痛苦和绝望。
而这位导演更加“讨厌”的地方是,他把这个人物外象塑造的非常接近迪士尼的经典动画人物“小美人鱼”,几乎一样的发色和服装配色。
毁灭美好,是印象最深刻的警告。
03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部动画,但短片中那些堆积成山的垃圾和快要淹没海洋的塑料瓶背后,是每年全球近3亿吨流入环境的垃圾。并且这个数据,预估在年将会达到亿吨。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
冷漠。
片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当电视播放出“人类濒临灭绝的新闻时”,那头看报纸的棕熊咧嘴露出了一个不屑和轻蔑的表情,而脚上,还穿着一双人脸拖鞋。
此熊此刻,恰如彼人彼刻。
无数的动物在人类的冷漠中灭绝。
所以,回到我们开篇所问,这部动画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看上去是人和动物换位之后的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但实际上,“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依然是我们”。
随着动画短片进行到最后,在动物们的疯狂消耗和逐利中,短片的主旨浮出水面。
我们再次被触不及防的转折了。
这并不是换位思考这么简单,而是把一个血淋淋的现实甩上了案板:毁灭环境,人类灭绝。
所以,什么是“转折点”?
可以是我们走向毁灭的转折点,也可以是我们挽救自己的转折点。
人类举起的刀将向何处,决定了高悬在我们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后是否会坠下。
文/猪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